5月22日,第二届“新时代旅游发展:国际视域下文化、智能和乡村振兴”国际学术论坛在美丽的钱塘江畔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承办,日本熊本大学、法国南特大学、法国旅游管理学会等国际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共同举办。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方向明,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捷,教育部城乡规划专业教指委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华晨,校人文社科处处长高燕、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吴璐燕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作为浙江工商大学校庆1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疫情特殊时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汇集了来自中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等百余位海内外旅游学界专家学者和师生共同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智能和旅游的融合与发展,为国际旅游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方向明代表学校向海内外旅游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汇智建言,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捷指出,多年来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乡村文旅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数字科技对旅游的全面渗透逐渐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特征。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就智能、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开展深入探讨,为未来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智慧旅游发展贡献力。
论坛以“绿色、大数据、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为主题,诠释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新特征,分享旅游学科前沿学术成果,对新时代旅游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共商大计。
论坛上,八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带来专业演讲,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见解。南京大学张捷教授总结旅游与文化现象,阐释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和机制;日本熊本大学本间里见教授以日本步行城市打造模式为例,提出步行城市意味着对以汽车为主到以行人为主的城市设计模式的转变;韩国培材大学Kim Seockchool教授分析了韩国社区旅游的6W1H,指出社区旅游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邹统钎教授概括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阐述其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大学华晨教授提出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把握的价值观,特别强调了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浙江工商大学项国鹏教授介绍国际旅游创业研究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议题提出展望;英国格林威治大学Jin Hooi Chan教授以联合国世界遗产地乔治镇为例剖析了创意文化集群现象,概括现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特点;法国南特大学Cecile Clergeau教授以南特为例指出乡村地区可以成为美食目的地,发展乡村美食目的地需要根植于当地实际,当地企业家对美食目的地打造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设立了“新时代旅游:数智化与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旅游:乡村旅游与文旅融合”两个分论坛,分别由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管婧婧、国际酒店管理系主任乔光辉主持,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学者通过主题发言、圆桌讨论等方式进行了研讨。在论文汇报环节,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展示了他们的学术观点,与会专家现场给予了点评指导。
本次论坛收到了全国多家院校师生的踊跃投稿,经由专家评审,评选出四篇优秀论文,由项国鹏院长为获奖作者颁发了证书。